單憑餐廳面積就能決定座位數(shù)了嗎?
在一個跟“效率”沾邊的餐廳里,,你可能會發(fā)現(xiàn)自己總也找不到一個完美的位置,。
參照餐飲行業(yè)的標準,每一個餐位最低占用面積(人均面積)1.5m2左右,,你用你餐廳面積除以1.5就知道你能擺放多少餐桌了。這是個大概的數(shù)據(jù),作為餐飲老板,,你應該考慮的是你的餐廳的檔次,如果是大排檔那就沒必要按照標準了,,但如果是高檔的餐廳,,那么雙倍的人均面積可能也達不到要求了。
餐廳的座位與餐廳運營效率和顧客體驗直接掛鉤,,雖然多數(shù)餐飲老板已具備“多元擺放”的意識,,比如讓一個空間內座位盡量錯落有致,以此滿足不同消費者的不同需求,,讓店內看起來不那么死板,。但椅子為什么擺 50 把而不是 100 把?或者 2 人桌與 4 人桌的比例等等類似問題,,我們需要知道的更多更專業(yè)一些,。
決定餐廳座位數(shù)的是你的客流量!
“餐廳面積有多大,,就放多少張桌椅,!”可能說 95% 以上的餐廳老板認為座位數(shù)是這么來算的。商圈不同,、人群需求不同,,營業(yè)額就會不同。座位數(shù)量跟餐廳的面積雖然并不存在直接關系,,甚至會受制于客流量,。有時候,“多多益善”反而會不好,,因為想去你家吃飯的客人,,在門外隔著玻璃看到有那么多空的位置,他已經感覺到了冷清,,沒有進來消費的欲望了,。
在有限的空間里,桌椅應該如何擺放呢,?
某餐飲品牌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負責人說,, 3 年前,,他們餐廳的座位幾乎也都是按面積來算的,但一個人占兩個座位的情況太多,,放個包包,、放件衣服什么的你也不好說什么,這就造成餐廳極大的成本浪費,。
如果商圈很好,,客流量的問題解決了,但本末倒置的把座位加的很多,、這么多食客就坐,,但出餐極慢也是不行的。所以首先要看商圈類型,,客流量和產能,,如果產能達不到,多出來的面積寧愿做成景觀效果,,以增加消費者的體驗感,。這就是座位與產能的微妙平衡關系。
店鋪的座位往往要由預估營業(yè)額,、翻臺率,、產能推算而來,它甚至代表了一種承諾,,就像你在一家餐廳排隊兩小時終于進來坐下了,,卻被告知上菜還要再等兩小時,這種感覺還不如直接告訴我不要再排隊了,,今天的菜都賣完了,下次早點來,!
客群定位將直接決定你的座位擺設
同一家餐廳,,開在不同的位置也意味著桌椅要有不同擺設,比如 CBD 和社區(qū),。
通常來說,,CBD 商業(yè)區(qū)的兩人桌要占到50%,四人桌占比30% ,,而較大的長條桌或者圓桌不會超過 10% ,;人多的時候,,兩個人做四人桌,,多出來的兩個位置就閑置了,消費額度也就降低,,而且其他情侶來的客人看到兩個人做四人桌,,也想坐,,結果導致位置的使用率降低,這就需要在人多的時候主動引導顧客,,或者增加雙人桌,,減少4人桌。
而社區(qū)附近的餐廳則恰恰相反,,兩人桌的比例占30%,,四人桌占50% ,長條桌或者圓桌也要20% 甚至更多,。
因為兩者的人群發(fā)生了變化,,即便是同樣開在購物中心,不同餐廳座位也有顯著不同,,面向家庭的自然會增設更多的 4 人位,,而面向情侶的自然會傾向于 2 人位或者不占地方的吧臺。
體驗感也是千差萬別的,。比如麥當勞,、肯德基、必勝客這樣的連鎖快餐,,在城市中心開的一些概念店,,里面的桌椅去掉了的長條桌、圓桌和椅子,,賦予它們更獨特的感官體驗,。
細心的人不難發(fā)現(xiàn),麥當勞的桌子有一部分是固定的,,每排兩三個的位置是固定的,,其余是可以移動的,如果全部能移動位置就容易發(fā)生變動,,易變得很亂,。尤其在機場、高鐵這樣的樞紐站位置,,小硬座和報紙大小的小桌子差不多占到了90% ,。
座位也需要合理利用
一位快餐連鎖店的高管分享了他的經驗:在2014年以前,他們餐廳里的桌子幾乎都是 4-6 人的長條狀,,因為這會讓顧客覺得舒服,,坐哪個桌子都一樣、也好打掃,。但這幾年,,店里的桌子幾乎全部換成了兩人桌,因為更靈活,、也很容易拼拆成4人桌,、6人桌,,且不會浪費空間,如今的快餐店里,,這也成為標配,。
另外快餐價格親民,中檔餐廳情侶消費能力有限,,緊湊的座位和小巧的桌面,,也能讓餐廳氛圍變得溫暖,一頓飯看上去會更豐富,。這就是為什么一個托盤幾乎會占滿整個桌面的原因了,雙人就餐的情況也越來越多,,其實跟餐廳定位息息相關,。
最后想要提醒的是服務員的重要性,一個有眼力的服務員,,更懂得如何把合適的客人們安排在最合適的位置,這也是餐廳要重視的一部分哦,。